贵州农担公司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暨2025年度重点工作部署会
1月17日,贵州农担公司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暨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,传达学习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,全面总结2024年度工作,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,并开展元旦、春节期间纠“四风”树新风集体谈话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,全体干部职工参会。
会议指出,2024年以来,公司在省财政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中央经济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全国农业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,以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,将“稳中求进”作为农业担保工作总基调,圆满完成省财政厅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任务,助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。
会议认为,2024年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公司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,扎实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共振,一是勇于创新,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、粮食生产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种业振兴等方面,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,结合业务开展实际,加大创新力度,先后推出“贵农担—农贸贷”“贵阳市供销供应体系融资担保服务方案”“肉牛交易金融服务方案”等10个担保产品。二是不断提升担保业务质量。重视首担业务开展,主动把握各类新农主体名单,多渠道拓宽客户来源,持续扩大农担业务在区域、行业中的覆盖范围,从源头上增强项目把控能力,风险辨别能力,提升业务发展质量。三是增强农担活力,全面推动农担工作提质增效,大力推进“乡村振兴产业贷”业务开展,利用好该产品免担保费、免抵押物的优势,进一步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,提高获贷率。四是汇聚合力,代偿追偿追出新进度,通过加强制度建设,现场督办协调、建立风险化解通报机制等形式,有效缓释化解风险。不断强化全流程风险防控,加大催收力度,做好代偿项目催收管理。五是强化调度,内部管理管出新效益。充分利用市(州)运营中心属地化优势,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合作,进一步扩大农担业务在地域、产业中的覆盖范围,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农担支持。六是强化“政银担”合作,形成支农助农合力。积极与省农业农村厅配合,持续加大新农直通车业务开展。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,通过召开银担工作对接会议等形式,建立互信与信息共享机制。大力推动全省农担联盟体系建设,进一步提升农担体系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。
会议要求,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做好金融工作意义重大,面对新阶段、新形势、新问题、新要求,要主动应变识变,坚持干字当头,增强信心、迎难而上、奋发有为,确保党中央,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农业信贷担保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。
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,指导农担工作开展。夯实支部党建工作基础,把党的政治引领作用体现在农担工作的各个方面,加强党对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领导。坚定政治立场,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。二是强化底线思维、红线意识,严防廉政风险。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监督检查,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,始终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敬畏党、敬畏人民、敬畏法纪,引领全体干部职工高标准要求自己。三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,确保公司安全运营。坚持以业务发展为导向,优先选择存款产品操作,杜绝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的心态,确保资本金安全。四是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,提升农业担保业务质量。不折不扣执行“双控”标准,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强的执行力严格落实主管部门的新要求、新任务,继续做好业务结构调整,把限率业务模式全部调整为“28”业务模式,牢牢把握业务尽调的主动权,实现“一担一调”,守好保前项目准入关。五是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水平,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筑牢风险防线,压实风控责任,重点是项目尽调、保后管理和代偿追偿职能与责任,切实管理好风险。利用科技手段,推进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投入,创新担保思路,找准路径,实现数字化与传统业务模式的融合互补。六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,增强农业担保服务能力。积极配合国家农担公司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,完善省农担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,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,持续推动农业担保数字化转型和“人工智能+”发展。